农科视窗(30)| 这项成果为何入选“中国种业十件大事” ——漫谈鸡的过去与现在(下)

农村大众记者 陈建志
2022-09-01 14:41:25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畜禽育种领域的一项成果再次得到社会认可。7月28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的2022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发布了“2021年中国种业十件大事”, “我国自主选育白羽肉鸡获突破”入选。

业内人士称,这是一项“从0到1”的突破性成果,入选“十件大事”实至名归。

何出此言?

01

神奇白羽肉鸡

为啥生长很快

先从吃鸡说起。四十年以前,在我国,无论是普通农民还是城镇市民,想吃一口鸡肉,往往过年过节方才如愿以偿。记得那时候在农村,春节前夕,大人把自家喂养了至少大半年的鸡宰了,洗净、切块,放入一口铁锅,加上萝卜或者土豆块,微火炖上个把小时,出锅的鸡肉立刻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在屋子里弥漫。这时,全家人围坐在饭桌四周,仔细品尝鸡肉的美味。当年,即使有钱的城里人,也不是啥时想吃鸡肉都能吃得到,因为鸡长得慢,且靠一家一户散养,数量有限,上市出售的鸡很少。有些人称我国土生土长的这类鸡为“土鸡”“笨鸡”,正规的名字实为“黄羽肉鸡”。

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等国进口了白羽肉鸡,之后鸡肉供应紧张的局面才逐渐有了改观。

白羽肉鸡,因其羽毛通体雪白而得此名。这种肉鸡生长发育很快,一般45天便可从雏鸡长大为成鸡,出栏登上消费者的餐桌。长得这么快,主要在于它们属于快大型肉鸡,有其遗传物质基础。也就是说,它们长得快是一代代遗传下来的。其次,从摄入营养的角度来看,在现代化养殖场中,白羽肉鸡每天吃的都是全价饲料,这样的饲料是按照专门配方调制而成的,各种养分齐全。另外,走入现代化养殖场参观,便可感知这里环境优越,冬有火炉升温,夏有水帘降温,温度适宜,湿度大小也在合理区间,白羽肉鸡生活起来舒适惬意,有利于生长发育。过去,农家饲养的鸡,像过苦日子的人一样常常吃不饱,同时棚舍简陋,鸡也睡不好。

目前,在我国所有畜禽养殖产业中,白羽肉鸡产业是现代化、规模化程度最高的产业。现代化、规模化养殖产业,便于及时引进和运用新技术,便于采用“五统一”的管理方式,即统一供应雏鸡、统一防疫消毒、统一供应饲料、统一供应药物、统一屠宰加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畜禽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在大型现代化、规模化养殖企业中,通过建立完善的全程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监控体系,保障了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有利于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产品。

社会上,有些不明就里的人,把白羽肉鸡称之为“速生鸡”,以为它“很神奇”,于是产生疑问:45天就能长大,能吃吗?是不是用激素喂大的?

看完上文便可明白,这种鸡之所以长得快,主要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其次它们吃的饲料养分齐全,过着十分惬意的生活。

现代化养殖场中的白羽肉鸡。(照片来源于网络)

02

我国进口祖代鸡

每年约花3亿元

在我国,白羽肉鸡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经过40余年风雨洗礼,已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最迅速的行业,我国也成了世界三大白羽肉鸡生产国之一。近年来,我国白羽肉鸡产量以年平均5%-6%的速度持续增长,人均每年吃11.5只鸡,而引进并饲养白羽肉鸡之前,人均每年仅能吃到半只鸡。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至今我国依然是畜牧业大国,而不是畜牧业强国。我国每年需要进口白羽肉鸡祖代鸡80万套至120万套(每套包括10只母鸡、1只公鸡),每套价格大约300元,总共花费2.4亿元到3.6亿元。

这是我国广大畜牧科研工作者心中的“痛”。白羽肉鸡祖代鸡全部从美国等国进口,受制于人,导致价格起伏,市场不稳。这样的日子令人难受。痛定思痛,我国畜牧行业主管部门和肉鸡行业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自主育种,育成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才能实现我国肉鸡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我国科技人员曾经尝试白羽肉鸡的育种工作,并且取得初步成效,遗憾的是后来因故停止了探索。

03

重启育种工程

育成3个品种

时间来到2009年,原农业部成立白羽肉鸡育种协作组,重启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工程。

广东、福建、北京等地一批实力强大,且掌舵人眼光长远的畜牧企业,积极呼应,率先进入研发赛道——

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新广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广农牧”)开始自主培育白羽肉鸡,后来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文杰团队合作,加快新品种培育速度。

2011年,福建圣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农集团”)启动白羽肉鸡的培育工作,他们借力“外脑”,聘请曾参与我国第一代白羽肉鸡育种的科研团队作为主力,又联系了东北农业大学科研团队辅助,还投资7亿元建了一个国内标准最高的育种场。

2012年,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峪口禽业”)着手白羽肉鸡育种工作。作为我国最大的蛋鸡育种企业,他们凭借强大的禽业科研力量,试图在肉鸡育种领域“弯道超车”。

……

国家农业主管部门持续发力,制定长远规划,构建研发机构。

2014年,原农业部印发《全国肉鸡遗传改良计划(2014-2025)》,提出具体目标:到2025年,培育肉鸡新品种40个以上,自主培育品种商品代市场占有率超过60%。

2019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国家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工作,成立了2个白羽肉鸡联合科研攻关小组,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新模式。

我国畜牧科研工作者经过不懈奋斗,艰苦攻关,自主培育成功3个白羽肉鸡新品种——新广农牧的“广明2号”、圣农集团的“圣泽901”和峪口禽业的“沃德188”。2021年12月3日,这3个品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这标志着“从0到1”,我国白羽肉鸡育种实现了实质性突破,打破了国外对白羽肉鸡种源的垄断。

“广明2号”白羽肉鸡。(照片来源于网络)

04

培育“广明2号”

10年投入2.5亿

培育一个白羽肉鸡品种,何其艰辛,外人难以想象。

以“广明2号”为例,先后投入2.5亿元,花费了10年时间。这个白羽肉鸡品种是新广农牧与文杰团队深度合作、协力攻关的结晶。

文杰研究员接受采访时,感慨:“在培育‘广明2号’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比如育种素材积累时间短、育种新技术应用不够、推广体系不完善等,每一个似乎都是难以逾越的关口。好在,我们越过了这些难关。”

“广明2号”的培育之路,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新广农牧通过多个渠道收集了6个品系白羽肉鸡和15种优异育种素材,构建了种质资源基因库。第二阶段,初步摸索,培育出“广明1号”白羽肉鸡,但其同一天龄体重比发达国家的每只差了400克,传统育种方法遇到瓶颈;2015年,新广农牧与文杰团队签订科企深度合作协议。第三阶段,文杰带领团队骨干常年驻守在新广农牧,运用其自主研发的10项新技术,加快了性能优异品种的选育进程。第四阶段,优化要素配置,创新组织模式,圆满完成生产性能测定和中试试验。

十年磨一剑。“广明2号”白羽肉鸡,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其主要生产性能与国际同类品种持平,饲料转化效率和肉品质具有一定优势。

成功培育出3个白羽肉鸡品种,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时间短,高生产性能遗传素材积累基础薄弱,分子育种等新技术应用不够……需要快马加鞭,奋起直追。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陈建志

往期回顾,点击阅读:

农科视窗(1)|“海水稻”价值几何?来看看耐盐碱水稻育种的山东实践

农科视窗(2)|一棵野草与小麦杂交成功,为何赢得院士们点赞?

农科视窗(3)|除了“瓜奶奶”吴明珠院士选育的瓜,你还吃过哪些瓜

农科视窗(4)|非洲西来瓜,硕果遍华夏,山东设施栽培技术辐射全国

农科视窗(5)|小小艾草,竟成就一个大产业

农科视窗(6)|杂交马铃薯问世!揭秘背后创新故事

农科视窗(7)|神奇“剪刀”咔嚓一下,世界首例香味玉米山东问世

农科视窗(8)|一项成果改变一个产业,由田间直收籽粒想到紧凑型玉米

农科视窗(9)|实施“搭桥手术”,老树焕发青春

农科视窗(10)|植物基因编辑:改良作物惠民生

农科视窗(11)| 糯、紫、黑、蓝…特殊用途小麦品种“特”在哪?

农科视窗(12)|一棵大豆何以触动国人神经,兼谈大豆的前世今生

农科视窗(13)|农科院专家谈麦田管理:赶紧镇压划锄,暂时不要浇水追肥

农科视窗(14)|能做爆玉米花的,可不是普通玉米粒

农科视窗(15)|造个机器人摘苹果究竟有多难,兼谈机器人简史

农科视窗(16)|“我看到一只躲在地下冬眠的刺猬!”惊蛰时节话冬眠

农科视窗(17)|全国大豆高产竞赛,亩产多少能夺冠?

农科视窗(18)|最早的家禽,是鸡、鸭,还是鹅?

农科视窗(19)|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农科视窗(20)|长在树上的蔬菜

农科视窗(21)|一粒大豆的自述: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精华在人间

农科视窗(22)| 揭开耐盐碱植物的奥秘

农科视窗(23)|齐黄34,为何这么火

农科视窗(24)|紫米黑米:高营养背后的高科技

农科视窗(25)|西红柿缘何失去了老味道

农科视窗(26)|4个月没下雨,金银花竟枝繁叶茂?保墒抗旱看它的

农科视窗(27)|种子遨游太空,归来立马高大上?

农科视窗(28)| 山羊与绵羊,能杂交产羔吗

农科视窗(29)|住在树杈上的鸡 ——漫谈熟悉而又陌生的鸡家族(上)

责任编辑:张婷    
立即打开 扎根基层 三农挚友 第一时间阅读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