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视窗(17)|全国大豆高产竞赛,亩产多少能夺冠?

农村大众记者 陈建志
2022-03-17 16:27:27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一场面向全国的大豆高产竞赛拉开帷幕。

3月11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消息称,组织大豆高产竞赛的目的是,“推动打造一批高产百亩方千亩片、推介一批新品种、集成一批高产新技术新模式、挖掘一批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

农业农村部发起全国大豆高产竞赛。(农业农村部网站截图

我国大豆平均亩产是多少?高产纪录有多高?世界上大豆主产国呢?我国普通种植户的大豆亩产与其差距有多大?参加这次竞赛,亩产多少能夺冠?

01

我国大豆亩产稳步增长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也是最早驯化大豆的国家,种植大豆的历史超过4000年,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大牡丹屯曾出土新石器时代的大豆(已炭化)。据记载,早在神农时期(约公元前2550年),大豆就被作为“五谷”之一广为种植;到西周和春秋时期,大豆已经成为重要的粮食作物。

从古代到20世纪60年代,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总产量一直位居世界首位。

不过,那时候大豆亩产并不高。1949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仅有40.76公斤。当时,都是当地农家品种。新中国成立之后,家家户户分到田地,尤其是一些贫苦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从1960年代开始,我国大豆科技工作者收集大豆种质资源,从事杂交育种,选育成功的大豆品种,陆续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实现了品种的第一轮更新换代。大豆亩产量开始上升,到20世纪80年代初,达到80公斤,比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大豆亩产量提高了一倍。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府还推出提高大豆收购价格的政策,调动了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从科技角度来说,各地科研人员陆续培育出一个个大豆新品种,亩产水平较高、抗倒性较好,适应较高施肥水平、基本适应机械化作业,从1980年到2010年的30年间,全国大豆平均亩产由80公斤提高到120公斤。

进入新时期,伴随种业体系建设与良种良法配套,全国大豆平均亩产持续提高,由2010年前后的120公斤增长到2020年的132.4公斤。

总体来看,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大豆亩产量是逐步提高的。

近几年来,各地开展大豆高产攻关活动,涌现出一批高产典型,全国大豆高产纪录不断被刷新。

——在长江流域地区,2018年至2019年多地大面积种植的油6019,遇到高温干旱灾害时,植株依然能够正常生长与成熟,平均亩产超过250公斤。

——在华南地区,华南农业大学选育的高蛋白品种华夏14备受青睐,种植户曾获得亩产296.5公斤的好收成。

——2020年10月,位于黄淮海地区的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种植的2万亩齐黄34获得丰收,专家们现场实打验收,实收地块最高亩产353.45公斤,创我国夏大豆高产纪录。

创我国夏大豆高产纪录的“齐黄34”植株。

——2020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和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黑龙江佳木斯综合试验站,利用水肥一体化和大垄密植技术,在大庆种植14亩合农71,实收测产5.3亩,平均亩产达到336.2公斤。

——新疆石河子地区,拥有绝佳的光热条件,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种植条件优越。2020年,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新疆石河子综合试验站,利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在这里种植的15亩吉育86,实收测产1.5亩,亩产高达453.5公斤,创造了全国大豆亩产最高纪录。

02

大豆主产国亩产高出一筹

纵观近70年来,我国大豆亩产量变化轨迹,是逐步上升的。这几年的高产攻关也取得不菲成绩。但与世界上几个大豆主产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先说亩产量,以美国为例。据统计,2015年,美国大豆平均亩产为213.35公斤,2018年上升为238公斤;2020年略有下降,依然达到232.67公斤。

2020年,巴西大豆平均亩产230公斤,世界大豆平均亩产193.33公斤。

对比可见,2020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132.4公斤,既低于美国,也低于巴西,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再说高产纪录。

2019年9月,美国乔治亚州一家农场种植的大豆迎来丰收。这家农场的主人名叫兰迪·道迪(Randy Dowdy),种植技术先进科学,又很勤奋,此前他种植的大豆曾创造世界高产纪录。大豆收获测产那天,媒体记者蜂拥而至,期待再次出现奇迹。

经过测产验收,平均每英亩产量达到了惊人的190.23蒲式耳,折合每亩853公斤,一举打破美国大豆高产纪录,也创造了新的世界大豆高产纪录!

美国乔治亚州一家农场种植的大豆。(图片源自网络)

03

全国大豆高产竞赛,亩产多少能夺冠

了解我国大豆平均亩产和高产纪录,以及美国、巴西等主产国大豆平均亩产和高产纪录之后,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参加这次全国大豆高产竞赛,亩产多少能夺冠?

种植大豆,如同种植其他作物一样,要夺得高产,须符合几个条件:一是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的地块;二是找到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良品种;三是从播种到收获,田间管理要科学,需用心。

当然,大豆亩产量还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比如,在黄淮海地区,2020年风调雨顺,大豆种植户们地里多打了不少大豆,多个地方的大豆高产创建试验田亦喜获丰收,有的还打破了当地高产纪录。2021年,则下雨频繁,降水过多,大片农田积水,生产受到涝灾影响。

这次竞赛主办方考虑到各地自然条件和耕作栽培制度的差异,把全国划分成若干赛区,让同一个赛区的种植户,在大致相同的自然条件下公平竞争。按照竞赛方案,分为四个赛区,即东北、西北净作春大豆地区,采用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的地区,黄淮海净作夏大豆地区,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此外承担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的省份有关地块单列一个赛区。

在黄淮海地区,正常年份大豆亩产超过250公斤便属高产,但是参加竞赛,仅仅达到这一数值,获奖希望渺茫。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预测,至少达到亩产300公斤才有获奖希望,但夺冠地块想超越亩产353.45公斤的高产纪录也很难。

其它地区参赛者若想夺得奖项,记者预测亩产大豆要达到以下水平:东北、西北净作春大豆地区300—340公斤,采用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的地区400—455公斤,黄淮海净作夏大豆地区300—356公斤,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250—300公斤,承担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的地块120—160公斤。

种植户在普通地块上按照常规管理方式,获得的大豆亩产量与专家产量、典型产量相比,是有不小差距的。因此,主办方提出,通过竞赛“力争将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户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全国大面积均衡增产”。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陈建志

往期回顾,点击阅读:

农科视窗(1)|“海水稻”价值几何?来看看耐盐碱水稻育种的山东实践

农科视窗(2)|一棵野草与小麦杂交成功,为何赢得院士们点赞?

农科视窗(3)|除了“瓜奶奶”吴明珠院士选育的瓜,你还吃过哪些瓜

农科视窗(4)|非洲西来瓜,硕果遍华夏,山东设施栽培技术辐射全国

农科视窗(5)|小小艾草,竟成就一个大产业

农科视窗(6)|杂交马铃薯问世!揭秘背后创新故事

农科视窗(7)|神奇“剪刀”咔嚓一下,世界首例香味玉米山东问世

农科视窗(8)|一项成果改变一个产业,由田间直收籽粒想到紧凑型玉米

农科视窗(9)|实施“搭桥手术”,老树焕发青春

农科视窗(10)|植物基因编辑:改良作物惠民生

农科视窗(11)| 糯、紫、黑、蓝…特殊用途小麦品种“特”在哪?

农科视窗(12)|一棵大豆何以触动国人神经,兼谈大豆的前世今生

农科视窗(13)|农科院专家谈麦田管理:赶紧镇压划锄,暂时不要浇水追肥

农科视窗(14)|能做爆玉米花的,可不是普通玉米粒

农科视窗(15)|造个机器人摘苹果究竟有多难,兼谈机器人简史

农科视窗(16)|“我看到一只躲在地下冬眠的刺猬!”惊蛰时节话冬眠

责任编辑:段书强    
立即打开 扎根基层 三农挚友 第一时间阅读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