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视窗(19)|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农村大众记者 陈建志 实习生 李盛菲
2022-03-26 20:55:43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3月25日,齐鲁大地自西向东出现大范围降雨。农业专家称,春雨贵如油,春分之后,老天降下的这场雨可谓及时雨,有利于冬小麦生长。

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一般在每年3月20日至22日。今年春分交节的时刻是3月20日23点33分15秒。

春分,顾名思义,这一天,昼夜平分,时间相等,各为12个小时。春分有三候。初候,元鸟至,即燕子归来;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即下雨时,伴随打雷,有闪电。

当前正值春季麦田管理的关键时期,临清市农业农村局大力推广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增强农药使用效果和作业安全性。据统计,一台中型无人植保机一小时可为70-100亩麦田喷洒农药,提高了作业效率,节约了用水量,还安全。(宁艳华 徐丽摄)

农谚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强调这一时期对于春季麦田管理及小麦丰收的重要性。

冬小麦的生长周期约为220天至270天,通常分为11个阶段,依次为出苗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起身期为其中第5个阶段,最典型的变化是,小麦由匍匐状,挺直腰板,直立起来。

这句农谚,蕴含着怎样的科学道理?

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法宏博士解释:这是指小麦一起身,就进入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小麦起身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生长量迅速增加,需水需肥量也相应增加;由于雨水的增多和小麦生长发育进程的不断加快,田间湿度增加,小麦的病害和虫害也进入高发期。因此,小麦起身后,即进入小麦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起身后的田间管理直接关系到单位面积小麦穗数多少、穗子的大小(穗粒数多少)和粒重,而以上三者的乘积就构成了产量。

针对当前小麦苗情,王法宏提醒,凡是返青期没有追过肥的晚播弱苗麦田,应在起身期进行追肥。在起身期追肥,可以巩固冬前茎蘖,确保适宜的亩穗数,为小麦丰产打牢基础。适期播种的壮苗麦田或者是播期稍微偏早的旺苗麦田,春季施肥的时间则要推迟到拔节期进行。

气候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科学观察气候变化,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能最大程度地降低恶劣气候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因为去年秋汛,小麦播种普遍延迟,有人担心今年小麦苗情及其产量。

王法宏说:“据我实地调查了解,鲁南鲁西南小麦主产区,凡是去年11月底以前播种的小麦苗情转化得都非常好,一类苗、二类苗所占比例大幅度增加。去年降水多,冬季气温高,这对今年小麦保丰收是非常有利的气象因素,再加上今年科技壮苗行动措施到位,落实得早,促进了苗情向好的方向转化。科技叠加气象因素,综合起来看,我对今年小麦丰收非常有信心。”

临清市农业农村局近日邀请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小麦专家走进田间,现场为种植户讲解春季麦田管理技术。(王官峰 徐丽 摄)

3月25日,山东各地普降喜雨。降雨或者浇水多少,是否及时,对于小麦生长至关重要,影响其收成。

王法宏对有关的农谚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并阐释了其中蕴含的道理。

——麦喜隔年墒。去年雨水下得透,墒情好,从秋季小麦播种到次年收获,即使不用浇水,也能夺得小麦丰收。

——地湿无晚麦。正常年份,山东小麦适宜播种的日期是:鲁南、鲁西南地区10月10日至20日,鲁北地区10月7日至15日,胶东地区10月3日至10日。秋播时地里土壤湿漉漉的,饱含水分,小麦播种日期适当推迟一些,不会影响小麦后期生长发育。如果担心小麦晚播,出苗不全,可以适当增加播种量,但不能增加得太多。如,10月20日左右播种,适宜播种量为每亩20斤至25斤;10月下旬播种,播种量为每亩25斤至30斤;11月上旬播种,播种量为每亩30斤至35斤;即使拖到11月中旬播种,播种量也不要超过每亩40斤。

——麦喜穿针雨。穿针雨,指的是绵绵细雨,下得时间长一些的小雨。雨水慢慢地降,缓缓地下。庄稼地里的雨水没有浪费,几乎全部渗入土壤之中,很少形成径流。小麦生长,特别喜欢这样的降雨。

——麦收八十三场雨。小麦要获得丰收,在其整个生长发育期有三场透雨便足够了,按照阴历来说:八月下第一场雨,适合造墒播种小麦;十月下雨,出苗之后的小麦就可以安全越冬了;次年三月再下一场雨,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如此天遂人愿,降下几场及时雨,何愁小麦不丰收?

(本文学术顾问: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法宏博士)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陈建志 实习生李盛菲

往期回顾,点击阅读:

农科视窗(1)|“海水稻”价值几何?来看看耐盐碱水稻育种的山东实践

农科视窗(2)|一棵野草与小麦杂交成功,为何赢得院士们点赞?

农科视窗(3)|除了“瓜奶奶”吴明珠院士选育的瓜,你还吃过哪些瓜

农科视窗(4)|非洲西来瓜,硕果遍华夏,山东设施栽培技术辐射全国

农科视窗(5)|小小艾草,竟成就一个大产业

农科视窗(6)|杂交马铃薯问世!揭秘背后创新故事

农科视窗(7)|神奇“剪刀”咔嚓一下,世界首例香味玉米山东问世

农科视窗(8)|一项成果改变一个产业,由田间直收籽粒想到紧凑型玉米

农科视窗(9)|实施“搭桥手术”,老树焕发青春

农科视窗(10)|植物基因编辑:改良作物惠民生

农科视窗(11)| 糯、紫、黑、蓝…特殊用途小麦品种“特”在哪?

农科视窗(12)|一棵大豆何以触动国人神经,兼谈大豆的前世今生

农科视窗(13)|农科院专家谈麦田管理:赶紧镇压划锄,暂时不要浇水追肥

农科视窗(14)|能做爆玉米花的,可不是普通玉米粒

农科视窗(15)|造个机器人摘苹果究竟有多难,兼谈机器人简史

农科视窗(16)|“我看到一只躲在地下冬眠的刺猬!”惊蛰时节话冬眠

农科视窗(17)|全国大豆高产竞赛,亩产多少能夺冠?

农科视窗(18)|最早的家禽,是鸡、鸭,还是鹅?

责任编辑:段书强    
立即打开 扎根基层 三农挚友 第一时间阅读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