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线上的奔布拉》连载(25) | 我在电话里听到索朗哽咽的声音,像被冰刀子刺入滚烫的心脏

2025-01-19 10:00:00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第八章 相知·温暖的身影暖着我

人们在料理孔书记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8.6元钱,一是他的“绝笔”,是去世前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


1 . 在大街上,看着吉普车开过去,感觉孔书记就坐在车里面。明知道不是他的车,我却一直盯着那车直到它消失在视野里,发一会儿呆。

在拉萨与孔书记想见未见,心里空落落的。有时,在大街上,看着吉普车开过去,感觉孔书记就坐在车里面。明知道不是他的车,我却一直盯着那车直到它消失在视野里,发一会儿呆。

谁知不久后,孔书记去了比拉萨“高出一头”的天上阿里。

从拉萨到阿里地委、行署所在地狮泉河镇,将近2000公里,那可是段坎坷不平的搓板路。我又想着那辆车,想着孔书记在车里的样子。他睡得晚,常常在车里补觉,可是车颠簸在山路上,又让他无法入睡。我听说,他们走了两天才到。在路上,轮胎扎了,备用胎也坏了,他们只好用给自行车充气的气管子打气,打了八百多下才充满轮胎。

进入阿里地界,他就马不停蹄地对沿途措勤、改则和革吉三个县进行实地调查,鞋子刮破了,他不在乎,一天不吃不喝,他不在乎,可是要命的感冒来了,他不敢小觑了。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在高原生活,一场严重的感冒有时就会夺去一个人的生命。我听说,孔书记发烧咳嗽不止,为了不耽误调研,他就大把大把地服药。实在坚持不住了,就一边输液,一边工作,那阵子,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挺过来的。

到阿里一个多月,他的体重减轻了14公斤。日夜不停连轴转,他的直肠纤维瘤复发,鲜血浸透内裤,可他一直瞒着别人。等大家都入睡后,他才把内裤换下,悄悄洗干净。我听到这些很心疼。

我一直想去阿里看望孔书记,想法一直有,可是我觉得他现在是地委书记了,一定更忙,更累,任务更重,怕自己去了帮不上忙,反而会给他添乱。我怎么能给他添乱呢?再说,我也大事小事地忙活,具体干了些啥,晚上躺在铺上也说不清楚了,就觉得忙,抽不开身。其实,冷静想来,时间还是有的,但是总觉得有大把大把的时间,等一等吧,结果三等两等,等来的却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一些事情好像刚开了个头,明天还要继续下去。可是,忽然间,再没有明天了。

我其实无数次设想见到他的情景,那时我们会在他的宿舍里彻夜长谈。我听说,阿里地委在办公楼附近建设了一排新房,依他的级别,完全可以挑选距离办公楼最近且保温效果相对好一点儿的房子,但是他却挑选了最靠西的房子。最西边的房子冬天冷且距离垃圾箱、公共厕所最近。我理解他,他一定会做这样的选择,把方便和舒适让给同事,把不便和委屈留给自己。

两年匆匆而过。

我最爱读报,每当从报纸上读到孔书记的消息时格外兴奋,就从报上剪下来,粘贴在一个大本子上,反反复复地看,仿佛在与孔书记对话。我剪贴了很多,最愿意读的是1991年2月5日《西藏日报》刊登的通讯《他是人民的公仆——记拉萨市副市长孔繁森同志的事迹》,1993年1月28日《孔繁森和他的三个孤儿》,1994年11月13日《奉献——共产党人的天职》等等。岗巴有一名山东籍的干部,他知道我与孔书记的兄弟关系,回家探亲时带来一张1994年2月17日的《大众日报》,报纸的头版头条是一篇《“世界屋脊”上有这样一个山东人——记山东籍援藏干部、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我急不可耐地读了起来。

阿里地区大概是西藏最神秘,也是最偏僻荒凉的地方了。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常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最低温度达-41℃,每年光大风季节就有140天,这里面积接近两个山东大,而人口却只有约6.8万人。

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许多西藏人都望而却步。然而有一天,阿里地委书记这副担子却摆在了孔繁森的面前……

阿里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通电的地区,就是地委大院每天晚上也只能用小型发电机发两三个小时的电,来维持昏暗的灯光。

条件的艰苦使孔繁森消瘦了,但却丝毫没有影响他那乐观忘我的情绪。上任伊始,他就一头扎进基层,有路的地方坐车,没有路的地方就骑马。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孔繁森认清了阿里地区条件的局限性,更看清了这里得天独厚的优势。采访中,他如数家珍地向我摆出了阿里取之不尽的宝藏:

——金矿、水晶矿、硼砂矿等十几种矿产资源储量极为丰富。孔繁森和地委、行署研究组织各方面力量进行开发。

——阿里靠近普兰口岸和斯不气口岸,另外还有80处通向国外的山口,边贸开发前景广阔。去年阿里地区外贸纯收入达到600万元。

——阿里水资源丰富,目前正准备投资两亿元,修建一个大型水电站,解决制约阿里经济发展的电力问题。

“阿里是西藏最偏僻的地方,也是潜力和希望最大的地方。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步子迈得再大一些。我有信心和全地区人民同舟共济,艰苦创业,把阿里建设成一个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阿里!”孔繁森语气坚定地说。

采访即将结束,我久久注视着房间的墙上挂着一幅迟浩田将军的题词“心连心,共命运,同呼吸”。

这不正是孔繁森和西藏人民、西藏这块土地结下深情的最好写照吗?

是啊,孔繁森的确与西藏人民心连心,他深深爱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报上的内容再次加深了我对孔书记的敬意,但又担心50岁的孔书记身体能不能顶得住。我又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有句话我是这么写的:“放羊的娃子穿得单薄能抱羊取暖啊,你能抱着工作取暖吗?”我猜,他看后会笑。

我等他的回信,却等来了惊天噩耗。

孔书记为阿里倾尽了心血,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境贸易、旅游等方面下功夫。他率队去新疆塔城进行边境贸易考察。1994年11月29日下午2点18分左右,在返回阿里的途中发生车祸,以身殉职。

我在电话里听到索朗哽咽的声音,像被冰刀子刺入滚烫的心脏,“呲啦呲啦”疼痛难忍,瞬间天旋地转,整个人呆了傻了,双膝跪地,面向西北,面向阿里,面向雪山,面向雪山后面我的兄长号啕大哭。

岗巴全县突降大雪,昌龙的雪下得最厚。我恍恍惚惚中来到了昌龙,看到格热夫妇哭红了眼。格热抱着我不松手:“阿旺,我已经老了,为什么不让我去替他死呢?”

拉吉双手合十,仰望苍天喃喃自语:“我问佛为什么总是在我们悲伤的时候下雪,佛说,世间的泪水已经凝固,只有一场大雪,才足以慰藉我们心中的悲痛。”

大雪中,昌龙许许多多的人自发地来到乡政府大院,诵经、烧香、祈祷,有的手捧哈达,有的臂戴黑纱,有的匍匐在孔书记的遗像前大放悲声,布满皱纹的脸,粗犷黝黑的脸,年轻红润的脸,每张脸上都挂满了泪珠。

大雪飘飘,风把漫天大雪折叠成洁白的哈达,一圈一圈缠绕在雪山上,雪山成了一座顶天立地的丰碑。

我知道,所有的相遇都意味着分别,所有的情感都蕴含着苦涩,可我不愿意承认跟他会分别。

我幼稚地想,说不定哪一天,他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和我想法一样的,还有土登。

岗巴县人民医院的医生土登,因触犯刑律被判刑。

孔书记跟土登很熟,他觉得土登是个业务很棒的医生,在听说土登入狱的消息后,他很痛心。他第一时间驱车赶到拉萨某监狱看望他,并勉励他要好好接受改造,争取减刑早日出狱。那天,孔书记问他有什么要求时,土登说,想要几本医学方面的书籍。孔书记听了他的话很高兴,答应下次一定给他带来。孔书记特意去了拉萨市的一家新华书店,挑选了几本医学方面的书籍,其中有《外科手术学》《急诊内科学》《高原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手册》等,专门给土登送去。

孔书记还几次抽空到监狱看望土登,给他送去吃的、用的、穿的和一些书籍。土登常常在牢狱里,对着墙壁发呆,那是他对自己所犯罪行的忏悔、沉痛的反思,对以前自由生活的缅怀。而孔书记每一次来看他,都在精神上给予他莫大的鼓舞。后来,土登在监狱里做了一名狱医助手,并根据自己多年的行医实践经验编写了一本书。

听闻孔书记殉职的消息时,土登还是服刑人员,他写了一篇小稿子,题目就叫《怀念你》,登在了监狱里的黑板报上:

我手攥一张报纸,感觉是晴天霹雳。

孔书记殉职的消息传来,我的心底掀起一层层波澜,起伏不定。作为土生土长的藏族人,仿佛第一次感到空气中的缺氧、窒息。

我真的感到心中的火焰在沸腾,失衡的心弦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拨动。

孔书记,你知道吗?几个月前,你知道我编写了一本书,你翻了一下,说很好,劝我再改改,增加一些临床经验。

在我心中,你就是一团燃烧的火焰,跳跃在我生命的五线谱上, 飞舞成歌,和着风的音速。这一刻,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奔向阿里,穿越圣洁的天堂。你是岗巴人民的骄傲,你是岗巴人民的期盼,岗巴老百姓因为你的三年援藏而美丽而精彩。

监狱外面,有自由的空气。监狱里面,有您的鼓励,没有丝毫的寒冷,尽管这个冬天的寒风是那样的刺骨,但你的关怀,永远留在我记忆的心河,我将永远铭记,直到生命的终结。

在这寒冷的夜里,孔书记啊,你就是那天边的明月,耀眼的北斗。你就是岗巴的一座神山,巍峨而炫目的神山。在这漆黑的寒夜里,我仿佛又看到了你的容颜……

后来土登因服刑期间表现良好,减刑6个月提前出狱。几年后,回归单位的土登加倍努力,作为主治医师,后来当上了岗巴县人民医院的院长。

感念孔书记的人真是太多太多了。

拉姆,巴旺爷爷的孙女、加央的妹妹,当年那个眼睛又大又圆的小姑娘,在昌龙读了小学,后来到日喀则读初中、高中,再后来考入西北民族大学,毕业后来到岗巴县完小当了教师。那天她正在给孔书记写信,广播里传来了孔书记不幸殉职的消息 。她一天不吃不喝,流着眼泪写下了一首长诗——《想起你》。

想起你,在风雪高原

走了那么远的路,依然走不出岗巴的视线

我的梦中啊,突然如决闸的江水滔滔

曾经几度,泪水湿透了枕角

我记得起你高大的身影,为老百姓遮风挡雨

在马背上、在水利工地上、在田间牧场穿行

你的脚下有千钧之力,为老百姓踏平了多少的苦难

我相信,一种永恒

我望见,一种光芒

走了那么远的路,在风雪高原

依然走不出对老百姓的挂牵

就着干雪,吃一口青稞磨出的糌粑

进出柴门,喝一口飘香的酥油浓茶

一碗青稞酒啊,醉了一屋子的欢声笑语

牛粪烧旺的炉膛,把灯下的浪漫延续

爱民爱到这个份上啊,奉献岗巴

无私的你呀,孔繁森,这话一点儿都不假

我搜集孔书记在援藏中的故事,我要讲给大家听。我专门买了几个笔记本,我要记录下来,在笔记本的扉页上,我写下了这样的话:“如果说孔繁森是那高耸的珠穆朗玛峰,我就是珠峰山脚下的一颗石子。如果说孔繁森是滔滔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我就是一滴汇入大江的溪水。”

未完待续……

点击查看《雪线上的奔布拉》连载已发内容

责任编辑:刘雯    
立即打开 扎根基层 三农挚友 第一时间阅读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