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线上的奔布拉》连载(16)|“那天给他送礼,是我误解了他”

2025-01-10 10:00:00


第五章 呵护·高原需要高境界的人

工作没有滋味,滋味是全靠咂摸出来的,越咂摸越有滋味。

1.请你转告孔书记,那天给他送礼,是我误解了他,我真诚地向他道歉,请求他原谅我!

孔书记爱岗巴,爱得毫不掩饰。他爱岗巴的蓝天、白云、雪山、河流,他爱岗巴羊、岗巴“噶乌”、岗巴青稞酒、岗巴卡垫。他说,岗巴最缺的不是氧气,而是人,是人才,只要有了人,什么奇迹都能创造出来。所以,当他在一些干部调离报告上签字的时候,很纠结,很痛苦,不愿意下笔。他知道岗巴艰苦,一般人难以承受,但有能力的人走了,岗巴怎么焕发生机?

他不愿意痛快地在调离报告上签字,为此受到不少误解,落下了不少埋怨, 他成了一个不好说话的“孔书记”,一个山东倔汉。他也常常为此而苦恼。

开始我觉得孔书记是“飞鸽牌”的,到这里挨个一年半载,做一两件面子上的事情,算是镀金了,回到家乡等待提拔。可是,跟他接触的时间越长,越觉得他不是那样的人,不是“飞鸽”,而是到哪里都用情用力用心留下自己的痕迹。如若他是“飞鸽”,怎会舍不得让人才走,让自己落埋怨呢?

有时,我不解地问他,干吗做得这么辛苦呢?他说,咱是组织的人啊,组织安排你到祖国需要的地方,你就该尽职尽责,就该不遗余力。操心的事总得有人干啊,你不操心我不操心,都撒手不管,咱这个国家不就散了吗?岗巴是国门啊,你看格热的妻子拉吉多好呀。我顶佩服这个拉吉阿佳拉。

当解放军刚刚进入岗巴县时,拉吉就把指战员们当自己的亲人看待。她常说:“如果没有共产党,没有解放军,我们可能还生活在黑暗里,解放军就是我们的亲人。”得知驻扎在昌龙的某部二营缺少燃料后,她马上将自家储备的干牛粪、草根等燃料送到部队,还发动村里的人给部队送燃料,解决了部队的燃眉之急。发现战士们穿的是又旧又薄的棉线袜子,她用自家的羊毛纺线给他们织羊毛袜子,还发动村里的妇女一起织。每年进入冬季,连队的输水管都会被冻住,不得不派人背水,拉吉发动村里人给连队背“拥军水”。于是,村里人都叫她“爱管事的阿佳拉”。

孔书记也是一个爱管事的人。我有个同学叫杨宜生,是我在西藏民族学院低一级的同学。在学校的时候,我们没有太多的交集,大学毕业都分到岗巴以后,我们两个老同学才走得近乎了。杨宜生也很喜欢孔书记,可是,因为调动的事儿,他对孔书记产生了看法,继而对我也不冷不热起来。

有一天,快下班的时候,值班室传来一声:“杨宜生长途电话。”杨宜生一听,连忙往县委值班室跑,我正拿着饭盒往食堂走去,差点儿和他撞了个满怀。他理也没理我,一口气跑到值班室。我想,一定又是他的未婚妻来电话了。

接完电话,杨宜生耷拉着脑袋,坐在食堂的长条凳子上,简单地扒拉了两口饭,就匆匆出了食堂回宿舍了。我推开宿舍的门,看到他倒在床铺上。我走进去,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从床上坐起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他第一次对未婚妻说了假话,岗巴这边放人没有问题。但其实调入拉萨市城关区团委的商调函已经到了岗巴,就等着领导签字了。时任县委书记的张华在出差,孔书记明确表示不签字,并说,就是张华同意签字,他也不会签字。

其实,杨宜生请求调动的事已经酝酿很久了,他未婚妻在拉萨工作,希望他能早日调去拉萨团聚。

杨宜生让我跟孔书记透露过他想调动的事情,我记得孔书记没说话,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杨宜生脑子灵活,一天晚上,他从供销社出来提着一个提包,问我孔书记在哪儿。我说:“他在办公室,你要干啥?”他无奈地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人家是领导,手上有权,不讨好他就调不走!”说完就提着提包朝孔书记办公室走去。我着急地小声对杨宜生说:“万万不可,孔书记不会收的!”

过了一会儿,杨宜生提着提包出来了,无奈地摇摇头:“阿旺,你说,我怎么得罪了孔书记?”

我说,你没得罪他,他是爱才,舍不得你,想重用你。

杨宜生生气地说:“我才不稀罕呢,我只想让他签个字!”我问他孔书记咋说的。

他说:“我一进门,对孔书记说,关于我调动的事,求求您给我签个字吧。孔书记一听就说,‘你看啊,小杨,你是西藏民族学院语文系的高才生,岗巴县穷,不但缺人,而且缺的正是像你这样有文化的年轻人,这里的老百姓要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好日子,就需要一代一代有文化的人在这里无私地奉献。岗巴急需干部,一个萝卜一个坑都填不满,怎么说调走就调走了呢?你们这几个年轻人里头,你的工作很出色,无论如何,我是舍不得你调走啊。’你看, 孔书记这不是明显在打官腔吗?”我说,孔书记就是这样的,原则性很强。

“我又问他,为什么别人调走的时候,你都签字同意呢?他说,‘他们和你不一样,他们是从1958年陆续进藏工作的,之所以调回内地,是因为身体不适应在这里工作了,无论如何,他们对西藏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嘛。我相信,你年轻有为,是个可造之才。心猿意马是做不好任何一件事情的,我对你的批评是善意的,年轻的时候,对于工作,谁都会经历从浮躁到脚踏实地这一过程。’几句话,说得我哑口无言。他让我回去,等张书记回来再说。还批评我送礼。”

杨宜生接着说:“你跟着孔书记不会有什么前途,我劝你也早点儿离开他。”第二天下乡前,我又跟孔书记说起杨宜生调动的事儿。孔书记说:“在其位谋其政,按说,我也不该管这么宽,可你想想,贫困地区想要富起来离不开人才,岗巴要发展没有人才怎么办?我让他走,对不起岗巴的农牧民;不让他走,又觉得对不起他,怕他和未婚妻因此分手。思前想后,我也很为难呢。”

当时,我也觉得孔书记有些不近人情,人家的未婚妻在等着他啊。

按照杨宜生的理解,孔书记那晚的一番话,不近人情,甚至还有些故意刁难人。我还记得杨宜生说的气话:“谁喜欢岗巴谁去建设,谁想在岗巴奉献谁就一辈子待在这里好了。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那么高的思想境界。”

平时,杨宜生都会在晚饭后准点上街散步,然后返回宿舍,点上蜡烛,看一会儿书,或者打开收音机听听广播节目。然而,他现在天天睡大觉。

又隔了几天,我陪孔书记下乡回来,见我的床上放了一封杨宜生写的信。

阿旺曲尼老同学:

今日一别,后会何期?

我调动的事,拖了很久,昨日终于成为现实。我不知道是庆幸还是庆祝呢?后来一想,还是别人提醒我的那句话,夹着尾巴做人。你做领导的翻译,口碑很好,我羡慕你。不过我觉得,要做好领导的翻译必须多读书,岗巴县城没有书店,你需要什么书,我在拉萨给你寄,或者我在内地叫别人给你捎来。安定下来后我会给你写信的。

多余的东西我就不带走了,放在我的床上,把它们全部送给你。最后,请你转告孔书记,那天给他送礼,是我误解了他,我真诚地向他道歉,请求他原谅我!

杨宜生 即日匆笔

孔书记对我说,杨宜生真的是块好料子,可是他执意要走,走就走吧。心走了,想留也留不住了啊。我问,你不是一直不签字吗?孔书记说:“哎呀,人心都是肉长的,小杨的未婚妻打长途电话到我这里,边哭边讲,如果小杨不能去拉萨,他们就分手。我一遍一遍地解释,她还是不停地哭。放下电话,我跟张华书记商量了半天,最后同意了。岗巴真的是太苦了啊,这苦还是让我们受吧,别拆散了这一对新人。”

未完待续……

点击查看《雪线上的奔布拉》连载已发内容

责任编辑:刘晓续    
立即打开 扎根基层 三农挚友 第一时间阅读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