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2 15:24:04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逄春阶
身边人、身边事,娓娓道来;不雕琢、不煽情,清新自然。刘金凤写的点点滴滴,给我的感觉,就一个字:暖。
她有个温暖的家,家的底色是母亲铺就的。“小的时候,我还不记事,姐姐说我家里的好吃的全都留给了老爷爷和爷爷,母亲总说你们还小,以后有的是机会吃,不能和老人家争。”“不能和老人家争”,这是多么暖人心的见识,这就是深入骨髓里的大孝啊!书中还有个细节打动了我:母亲到女儿家,看到女儿的婆婆住的房间背阴,立即让女儿调换,把朝阳的房间让婆婆住。你说,婆媳关系能不好吗?暖的力量,善的力量,让家风和煦。“那些定格在记忆中最为温情的画面,可以一次次拿出来回味。冬日的大雪天,外面,天阴沉沉,风呼啸啸,雪纷纷扬扬;屋内,我们横七竖八躺在炕上,炕上暖烘烘的,我们其乐融融。母亲一个人在准备晚饭,屋子里烟雾缭绕。父亲在领着我们打牌、给我们当裁判。笑声此起彼伏,掩盖了母亲喊我们帮忙的叫声。”“除夕之夜,吃过年夜饭,和小辈的孩子们依偎在炕上,大点儿的孩子给我梳着头发,小点儿的孩子往我嘴里塞着糖块,笑声不断,充斥着整个屋子。这是平凡人追求的举家团圆、儿孙绕膝、共话新年的画面,是年味的幸福。”读着金凤写亲情的文字,我想起了一句话:“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书中母亲是灵魂人物(写得很成功),她眼里只有美好,这一切源于一颗“暖心”——柔软的心。这样的心,能包容一切。母亲的秉性,传给了本书的作者,她眼里也只有美好,碰到了好老师、好同学、好同事。她活得自在,从容,没有抱怨,只是耐心体味。她不小心给某友多付款两千元,等发现后,问对方是不是多收了,对方说没有。她也没有继续质问,一笑了之。有意思的是,又一次,她给另一位朋友打款,多打了六千元,发现后打电话给对方,对方很痛快,说还没点呢,直接把六千元退回了。隔了几天,发现是自己数错了,赶紧登门道歉,并把钱奉还。看到那个章节,我说,金凤啊,你这“没头脑”的人,不“暖”才怪呢!没有小心眼,不计较。就是个暖人。
金凤写的生活,跟我的生活近似,比如“捣粪”、卖烟叶,比如看露天电影,清明的“碰鸡蛋”,春天里挖野菜,还有田野里切、晒、拾地瓜干,当然还有过年扫屋,赶年集等等。金凤的文字,把我拉回到了我的童年和少年。她后来写的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等内容,也能引起我的共鸣。比如写到自己的先生老王连夜赶到景芝抗疫前线,看到先生疲累的视频,她潸然泪下。我也心头一热。
金凤善于写人物,寥寥几笔,就能把人物的魂魄勾勒出来。比如她写她的先生老王,老王是个暖男,却爱喝酒。金凤劝其戒之,可耐不住“狐朋狗友”的勾引,经常喝得酩酊大醉,“醒酒后又每每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他哪知道,他的那些醉酒的夜晚我有多么难熬,我不敢睡去,听着他的呼吸有一点儿异样就会担心出意外,晃醒他,然后给他‘灌点儿水’喝,才敢再睡,又不敢睡沉。”金凤描述得太形象了,我喝醉了酒,也是“每每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晃醒他”,这个“晃”字啊,传神;不是“拽”,不是“拉”,不是“砸”,这个“晃”字,是又爱又气的心态的外化。我也是经常被老伴“晃”醒的(有时也被“砸”醒。改天,我得跟金凤先生老王喝一杯)。闲言少叙。她笔下的父亲、母亲、大娘、姐姐、弟弟、妹妹、儿子、侄女、同事等等,都那么可爱,都是热爱生活的人,都是珍惜当下、享受当下的人,都是在“暖”的氛围里的好人。善于捕捉,这一点,是优秀写作者的本能。
写文章,就是在说话;写文章,就是在写自己。写别人,写花、写草,都是在写自己。无论是热烈的、愉悦的、浪漫的,还是美丽的、灵动的文字,都是在真实记录自己,记录自己的心与身。写文章就如小河流水,蜿蜒着哗哗而下,仔细看,能看到河面上的柳树、杨树或白云的倒影。当然少不了的还有日光、月光和星光,还有一天到晚游泳的鱼。
热爱生活的人,总能看到美,描摹美。金凤说她从小喜欢花,不到十岁,她就自己弄了个小花园:“从南屋里找了一个筐子,瘦小的我在淅沥的小雨里‘忙活’开了,我挎了一筐又一筐的土和石头,沿着我家天井的东墙垒了一个和我差不多高的方形墙围,然后把土倒进去……我的花园就这样建成了!接下来,我就急匆匆地去了老奶奶家里,生性腼腆的我硬着头皮进了她家的院子,她家五颜六色的花儿正张着双臂欢迎我呢。老奶奶很慈祥,很快给我剪了两枝月季,拔了一棵‘开不败’,还有一棵叫作‘江心辣’的……我如获至宝,兴高采烈地跑回家栽在了我刚建成的花园里。”我想象着在绵绵春雨中,一个黄毛丫头埋头种花的样子,抬起头,一双眼睛亮晶晶……希望金凤继续捕捉,继续记录,继续营造自己的“心灵花园”。我相信,金凤的花园里一定会绽放出更多喜悦,一定也会飘来更多温馨。
2022年10月18日凌晨于济南耐烦庐
(《暖》,刘金凤著 中国书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