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春阶乡野小说《芝镇说》连载之一百二十六|“那几句话啊,比锥子还尖还锐”

2021-11-15 11:15:46     来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逄春阶

第十章 伤痛地

“那几句话啊,比锥子还尖还锐”

驴大腿的名字也跟教堂有关。教堂里有几个外国女子,她们偶尔到芝镇大集上逛,出门穿着裙子,风一吹,露出了白大腿。这夏耑爱在教堂边上溜达,磨蹭着看外国女子露大腿,有时喝多了酒,口无遮拦地品评露大腿的外国妞儿真好看,真好看,露大腿。有人就给他起名字“偷看露大腿”,喊着喊着成了“露大腿”,他不应,还一边骂着一边追打人家。露大腿的诱惑,一点不减,他依旧在教堂边上溜达。后来,不知怎么“露大腿”成了“驴大腿”,有人叫他“驴大腿”,他更不应了。可是久而久之,习惯了,再喊他,他也就稀里糊涂答应。有时他馋酒了,有人就喊,驴大腿,整两盅。驴大腿半推半就答应着:“好啊。好啊!有酒喝,你叫我马大腿、猪大腿、狗大腿、狼大腿,都中。”后面就全是醉话、胡话了。

这驴大腿有天大摇大摆地来到大有庄,转了一圈,到了我们公冶家的门楼前,点着脚尖儿喊我爷爷:“公冶祥仁!公冶祥仁!”

那天是老温给开的大门,老温死烦这驴大腿。开门后,老温说少爷不在家。驴大腿就在浯河边上蹲着。

那天我爷爷闲着没事,私塾先生病了,自己坐不住,出来到东坡去看庄稼。老温说,少爷你别出去,我去吧。老温把我爷爷窝在家里三天。那驴大腿呢,在浯河边上溜达了三天。

第四天,驴大腿把一个纸包的石头蛋儿扔进了我们家的天井,那石头蛋儿砸在东厢房的咸菜瓮上,把瓮上的一个倒扣着的水瓢砸了一个眼儿。孔老嬷嬷出来晒被子,她捡着了。她把石头蛋儿握在手里,看着那纸片上写着“教堂”二字,以为是土匪绑了票,吓得赶紧去找了我老爷爷公冶繁翥。我老爷爷也觉得奇怪,问了上上下下的人,都没事儿,又捉摸了半天,后来琢磨出来,说可能是教堂发展教徒,不用理他。

过了半月,我爷爷在芝镇赶集的大街上,见到了驴大腿,那驴大腿问我爷爷,收没收到那纸蛋儿?我爷爷说没啊。他说:“你看你看,你要早来,你就赢了几把了。”

那驴大腿轻车熟路领着,我爷爷懵懵懂懂进了芝镇教堂。教堂门口一棵梧桐树,叶子很大。感觉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墙上画的,台上摆的,还有音乐声,都看着听着那么新鲜。驴大腿七拐八拐,把我爷爷领进了一个走廊,顺着走廊往里走,又拐进一个角落,就在那里,有几个熟悉的赌友在那里吞云吐雾呢。

我爷爷后来才知道,他在芝镇德国教堂赌博的那天晚上,孔老嬷嬷的几句话,戳疼了我亲老嬷嬷,那句话戳到我亲老嬷嬷的心口窝了,戳到了她最难受的地方。那句话是:

“孩子赌博,都是随你爹。你爹赌博,你爹赌了个倾家荡产,现在传到这里了!孽种!你还要把俺公冶家赌个家破人亡啊!孽种!不学好的孽种!你们老景家门风不正!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的儿子偷油又掏个大窟窿!”我亲老嬷嬷一听泪就“唰”地下来了,不吃不喝,在屋里哭肿了眼。

可我爷爷那时候不知道,直到孔老嫲嫲去世后,冬天下雪的晚上,爷爷陪着亲老嬷嬷在炕头上说闲话,亲老嫲嫲很少谈孔老嬷嬷,可有一天,爷爷让她喝一盅酒,亲老嬷嬷微醺,年纪大了,扛不住芝酒了,就突然冒出了那么几句。她说:“你娘那几句话啊,比锥子还尖还锐。你赌,把俺爹也糟蹋上了。俺不孝顺啊!”

爷爷低着头,亲老嬷嬷说这话的时候,爷爷的娘——孔老嬷嬷已过世十多年。

亲老嬷嬷说:“人都死了,死者为大,不说她了。”

爷爷那天在教堂里又赌输了。驴大腿说:“没事,你到北屋里去祷告一下,北屋是教堂的正堂,那里有圣母玛利亚像,你去许个愿,很灵的。”他领着我爷爷来到一个画像前,一个母亲模样的人,抱着一个小孩,小孩还挓挲着两手,下面是几朵云彩。

看着那抱孩子的母亲,爷爷脑海里一下就出现了我亲老嬷嬷的样子,那双眼睛像亲老嬷嬷一样直瞅着他。驴大腿说,那就是圣母,跪下磕头许愿,我爷爷就跪下磕头,许愿自己手气好起来,赢一大堆钱。

可是,磕完头,腰里还是没有钱可押啊,驴大腿担保爷爷向赌场上放包人借债。

爷爷抹去腮边的老泪,对我坦白:“孙子啊,你不赌不知道,一旦跟放包人打上了交道,就黏上了,怎么脱也脱不下来,就像纹了身,你怎么洗也洗不掉了。放包人专放高利贷,有的叫‘八撞十’,也就是说,你借十块钱,放包人只给你八块,另两块作为利息先行扣下,但在还债时,还十块是分文不能短少的,并且限定一天内归还。隔日还款,即加利息半成至一成。借了款再赌,又一次输了,那就雪上加霜。还有的叫‘七撞十’,‘六撞十’,你爷爷我就撞上这个了,撞得头破血流。”

我爷爷昏昏沉沉地赌了一天一夜,赌输了,想回家趁老爷爷不在,偷地契押上。我爷爷记得那地契就在堂屋后窗户上的龛子里,用一块黄布包着。

追书必看:逄春阶《芝镇说》合集

《芝镇说》连载由“景芝白乾酒,传奇老字号”特约刊发。跟帖发表相关乡野风土传奇故事被作者采用写进《芝镇说》,奖景芝白乾老字号酒两瓶。

责任编辑:向雨瑶    
立即打开 扎根基层 三农挚友 第一时间阅读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