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人返乡引领,网红志愿服务,村民主动参与

一个小村的“矩阵式直播”布局

农村大众报记者 薛程程 通讯员 刘景国 孙婧
2025-11-12     来源:农村大众报 头版

  崔木村村民赵秀政(左)和嵩山村村委委员卜令婷正在进行直播带货。

霜降前后,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崔木村的佛手瓜已经进入最后采收期,但返乡新农人杨金贵的直播间却一天比一天热闹。卖完佛手瓜卖花椒,卖完花椒卖山楂罐头……11月7日,杨金贵的直播间内,崔木村村民赵秀政和嵩山村村委委员卜令婷正热情地讲解着农产品。
  “过去,四两以下的佛手瓜很难卖;现在,二两重的佛手瓜也能通过加工成咸菜走出大山。”赵秀政告诉记者,自两个月前启动助农直播以来,杨金贵的账号粉丝已经破万,累计成交1000多单,帮助村民售出近百斤纯天然荆花蜂蜜。
能人回乡搞直播
  眼下在崔木村,一种由能人返乡引领、网红志愿服务、村民主动参与的直播助农新模式——“矩阵式直播间”正悄然成型。这些新农人不仅搭建起农产品出山的快车道,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崔木村,是一个以“两桃一瓜”闻名的传统山村,6月樱桃红,8月蜜桃熟,霜降前佛手瓜正鲜,此外还有山花椒、山菊花、蜂蜜、山楂罐头、佛手瓜咸菜等农特产。村中自然风光更是优美,尤其是一片占地30亩的水杉林,拥有树木千余株,平均树高逾30米,近年来已成为旅游与摄影爱好者的“静谧圣地”。
  去年起,在征得村里同意后,杨金贵着手发展房车民宿与水杉林山庄,推动村里的旅游产业发展。而今年,一股直播带货的风潮也在此悄然兴起。在这片物产丰饶的土地上,杨金贵的直播间正如一扇对外窗口,背后是当地四季循环的农产品矩阵的助力。
  曾在城市打拼多年、经营多家企业的杨金贵深知,“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除了持续发布短视频宣传,他还不定期地邀请周边山区,尤其是沂蒙地区小有名气的网红来到自己的直播间。“这些主播大多来自农村,既懂农产品,也理解村民的不易,都是真心助农、义务带货。”为表感谢,杨金贵便自掏腰包,为他们提供食宿等后勤支持,“风景好,大家都乐意来。”
村民参与热情高
  网红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流量,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直播技术,卜令婷对此感受颇深。
  年初听说有新农人开始直播带货后,她一有空就跑去“偷师”。“以前自己直播总怕违规,现在学会了挂链接、避禁词。”卜令婷坦言,最初直播时流量还行,但因为不太懂得运营规律,流量下滑后才明白跟着有经验的主播学习的必要性。于是,她将有直播意愿的村民带来学习,“我们目前还谈不上专业,但至少能帮村民把山楂、蜜桃这些好东西顺利卖出去了。”
  采访当天,记者与众人一起围观了一场直播。主播话术真诚而坦率,农产品的优点和不足,他们都一一如实告知。“初心就是想帮村民把山里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去,还能得到大家的好评和认可。”卜令婷的这句话道出了所有参与者的心声。
  如今,在崔木村,越来越多的村民正从产业链的末端走向前台。70多岁的村民杨光祥养蜂近20载,如今看着自家蜂蜜通过网络走出大山,他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而像杨光祥这样尝试往直播间供货的村民也越来越多:瓜果、蔬菜、山菊花,山间的一草一木,都成了他们眼中的“金疙瘩”。
带动效应正显现
  曾在外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赵秀政,如今也回村承包了十几亩地,种植樱桃、蜜桃和佛手瓜。过去,他的农产品一半走客商收购,一半靠团购;如今村里有了直播带货,他也顺势将自家的农产品送到杨金贵的直播间售卖,有时也辅助直播带货。这些天,赵秀政正忙着为“双11”“双12”备货:去村民杨光祥家里查看蜂蜜装瓶情况,协调加工厂加快佛手瓜咸菜生产,还不忘将山菊花晒干装袋。“直播平台有满减大促活动,我们要做的就是多播多练、备足货源、快速打包、及时发出。”他语气中带着紧迫,也充满希望。
  “在农村直播带货,就是要形成可持续、可带动的助农模式。”杨金贵说,目前虽然自己略有亏损,但农户收益多了,不少村民还学会这一新兴售卖方式,这已经实现他返乡回馈父老乡亲的部分愿望。更让他惊喜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像卜令婷、赵秀政这样“想干事”的村民踊跃加入。眼下,村里的直播间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届时将有多个直播间可以同时带货,会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进来,真正实现想播就能播的带动效应。
  崔木村的实践,折射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径:通过能人带动、网红助力、村民参与的三级联动,形成“直播带货+产业升级+人才培育”的良性循环。

立即打开 扎根基层 三农挚友 第一时间阅读农村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