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1 来源:农村大众报 行业调查
大豆价格持续上涨,对畜牧生产影响颇大。
为了科学解决这一问题,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饲料粮和豆粕减量替代提上养殖业的日程。
多种方案并举
豆粕减量效果显著
山东是全国畜牧大省、也是饲料生产大省。
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1年我省工业饲料总产量分别达到4335.8万吨和4476.3万吨,饲料原料加工和利用在全国占比达19.1%。从饲料营养组成看,我省主要畜禽饲料配方组分主要是“能量+蛋白质”型饲料构成。
“通过几年的努力,全省饲料中豆粕用量连年下降,2020年工业饲料中豆粕添加比例为13%,2021年则下降到11.6%。”对于豆粕减量的成效,山东省畜牧总站研究员翟桂玉给出了上述数据。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省在需求端压减豆粕用量的同时,供给端持续寻找和增加了替代资源供应。“2021年全省生产植物类蛋白质饲料原料达1318.4万吨,其中豆粕1233.3万吨、花生粕66.9万吨、棉籽粕13.5万吨;生产动物蛋白质类饲料原料79万吨;生产微生物蛋白质饲料原料23.8万吨。”翟桂玉介绍。
记者了解到,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中,我省开展了多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首先是蛋白类饲料资源的豆粕直接替代减量,用花生粕、油菜粕、棉粕等杂粕,或者动物性蛋白饲料原料,或者微生物蛋白饲料原料替代配合饲料中的部分豆粕。还有深层营养物质利用的豆粕减量替代,例如全省开展了饲料中添加使用工业合成氨基酸,补足原料中的短板营养元素,有效降低饲料中的蛋白用量。
除此之外,我省还开展了新型饲料蛋白资源潜力挖掘,以及非蛋白氮物质反刍动物利用的豆粕减量替代。例如尿素、碳铵等非蛋白质氮源可以被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转化为微生物蛋白质,为反刍动物提供蛋白质营养,从而降低饲料中豆粕的添加量,实现反刍动物豆粕减量替代。
除了上述蛋白类饲料资源替代品的研发,这些年,通过保障牛羊饲草料供应,我省也显著降低了豆粕在牛羊养殖中的用量。
“当前牛羊养殖中普遍存在精饲料用量多、优质饲草用量少的问题,通过粮改饲的实施,显著增加了优质饲草。从生产实践看,牛羊日粮每增加1公斤优质饲草,可以减少1.2公斤的精饲料,能起到以草代粮、增草节粮的效果。”翟桂玉介绍。
记者了解到,我省率先在全国启动省级“粮改饲”试点和推进草牧业发展,粮改饲已成为我省节粮和豆粕减量中的重要抓手。
提高玉米蛋白含量
有助于豆粕减量
对于豆粕减量,齐鲁师范学院玉米分子育种研究院院长路小铎教授表示,“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可以有很多方法,其中提高玉米蛋白含量是豆粕减量替代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十几年的攻关,目前,该研究院已经育成了玉米蛋白含量达到14%的玉米品种,通过肉鸡饲喂,证明其可以替代豆粕。
玉米被称为“饲料之王”,70%被用作饲料,饲料配比中50%左右是玉米原料。“然而玉米作为饲料原料主要是作为能量饲料使用的,其蛋白含量只有7%-9%,动物对蛋白的需求根据物种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一般在11%-18%之间,蛋白不足部分主要通过添加豆粕等蛋白饲料来补充。”路小铎说。
实际上,蛋白饲料的短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记者了解到,齐鲁师范学院“作物营养强化分子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早在2012年就开始进行科研攻关,旨在通过提高玉米蛋白含量,缓解我国蛋白饲料短缺的问题。
路小铎介绍,2020年我国玉米总产量2.65亿吨,玉米蛋白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能多产蛋白265万吨/年,相当于600多万公斤大豆蛋白,生产这些蛋白需要5000-6000万亩耕地来种植大豆,“我们通过一个单基因的改良,使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品种——郑单958的蛋白含量从7%-8%提高到14%左右,从目前在山东试种的结果看,其产量和抗性都与原品种持平。高蛋白玉米替代豆粕,不仅可以降低饲料成本,还能提高养殖效益。”
农村大众报记者 郑希平
通讯员 张淑芬 商 贺